看看你和什么样的公司八字比较合(下篇)

继续昨天的话题。。。
 
03连看门都是自家大爷的“家族型”VS“开放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家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血雨腥风。家族企业是一本正经的管理学讨论的话题。伟大的新东方在刚起步的时候,也是靠老婆管招生,老娘管财务,姐夫当校长。当家庭成员在数量和智商上双不够用的时候,再邀请自己的铁杆兄弟徐小平入股分封。

这时候,就知道进入公司的时机非常的重要。前期进入,公司可能是由老板的女友、前女友、情妇、战友、同学、发小、结拜兄弟、七大姑和八大姨组成的,关键岗位一定是老板“自己人”。这种层次的家族企业聚集起来的江湖草莽,有个共同的理想就是什么都不干,靠关系靠打小报告靠刷存在感躺着把钱挣了。把活儿交给人才市场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更糟心的是,他们不但不干,还瞎指挥!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立场。在新东方去家族化的时候,俞敏洪老娘还骂他不孝, 老婆还威胁他不准上床,一起赚钱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家人,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六亲不认。


假如这样的公司提供给你的职位很好、而且你看到了企业光辉前景,希望进入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等待你的只有两条路,要不企业改制,要不你熬成老板体液关系户。如果企业自己不改制,你熬成了关系户又如何?只不过在这出剧里面多了一个争风吃醋多的配角而已。
 
相反,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家族免费人力资源支持。或者有些创业者本身就是富二代,想抛弃原有的家族企业另谋出路。这样的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抛弃了封闭个性,走向开放型企业之路。
 
我这里所说的封闭和开放,是指公司的关键职位是否对社会公开招聘。这对于求职者及在公司里面打算有所发展的员工来讲极为重要。这两种企业性格往往在同一家企业身上并存。看看最近几天一直在热搜头条的孟大小姐就知道了。 但是不能因为任正非把企业交给自家千金就认为他是一家家族型封闭性格的企业。衡量一个企业偏向什么性格,主要看他的开放度如何。除了创业者自己,在公司找不到第二个家族成员,那我们认为这个企业是100%开放的。开放型的企业内部,职位的竞争相对而言会比较公平。想反,一个企业从不对外招聘,那我们认为这个企业属于典型的全封闭型性格,那公平两个字可能就要被关系取代了。
 
两种性格的企业在社会上同样存在价值,同样可以获得相当满意的收入。就看自己,有些人不喜欢和陌生人相处,竞争造成的内部冲突会让他感觉没有安全感,生活满意度急剧下降。而另外一些人确不喜欢一团和气假和谐的氛围,凭啥要求老子奉献,凭啥要承担大家族的家庭责任感。
 

04放个笔都要和桌边垂直的“细节型VS“效率型”


 队长菌曾经呆过一家公司,公司老板是学美术出生的处女座,另外一个合伙人是欧洲过来的中年妇女。不是有歧视中年妇女的意思,在德国待久了,你知道的。很多家庭妇女连抹布都要一一烫平整,叠好放在专门的盒子里面备用。这种精神应用到工作中就是修改一个标点都要重新打印一遍文稿。办公桌上的订书机,打孔机摆放都要和桌角垂直。每天20%的时间用来工作,80%的时间用来装饰工作。是的,这家公司设计出来的课件简洁,完美,好看。但是课件设计出来是否符合教学原理,里面的程序是否可以很好的运行,那就另当别论。队长菌实实在在不是一个细节型的主,花80%的时间去打磨自己的产品,让人产生强烈的时间停止感和挫败感。被这公司折磨了一年之后,终于以性格不合和这家公司分手了。


所有这些不代表就是细节性的公司,也有可能是管理者的能力只能到整理资料做好会议记录这一步。
 
基于细节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的,同时还需要有企业传统和文化,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有这个素质。光靠一两个细节控制狂是没有办法带出一个这样的企业。
 
站在“肯不肯为细节花钱花时间”这个角度,才能分辨出一个企业是属于细节型还是效率型的。在一些创新型的行业,太深究细节只能死路一条,所以“效率型”公司居多。因为行业增长速度很快,变数大,根本没时间多细琢磨,公司总是倾向于忽视细节问题,快速推进业务, 先把产品推出去,占领市场份额,再慢慢打补丁。这样就形成了另外一个赚钱模式,一年一个新版本,不停让用户掏钱。
 
细节型的公司,对于那些注重细节、计划性很强、喜欢自律、追求完美的员工而言,再合适不过了,也适合那些习惯于“被动工作”,发微信语音还要再重听一遍,写篇文章不烦修修改改的人。而如果你是一位有自己的时间表,喜欢独立不被干扰,注重效率,写文章不怕错别字,做项目不怕犯错误,自我反省很强的人,也许在效率型的公司会发展的更好。

生了俩娃之后发现,人的性格真的是基因决定的,很难改变。改变不自己,只能改变自己的选择,选择一家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公司至关重要。看过这篇文章的HR,请接受你的部分员工以性格不合和企业提分手的理由吧。
 
05跳司歌唱司舞的“洗脑型”VS其它


 这类企业本来不想写了,但是想想我们很多同学还是会选择回国就业,加进来还是有些必要。怎么去识别这样的公司呢?看看公司的产品就知道了。
 
这类公司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产品或者弱化公司的产品,以销售拉人头为主的模式。比如保险,理财,保健品,培训,各式连锁加盟。甚至某度的竞价排名,某条的广告推广等等。公司的经营模式,就是找一百个销售来打电话,这么枯燥乏味的工作,很少有正常人能坚持下来,所以就产生了一套以洗脑为目的的培训机制,冠名为“打造企业文化”。这套文化还有很强的仪式感,要求员工着正装,要化妆,开会要唱歌,培训要哭!要笑!要拥抱! 有司歌、有司舞,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下被操练被训话。 早上要跺着脚喊“前进!前进!前进!”,或者“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统一提供吃住,统一提供培训。让你产生三年之内可以换一套300平的别墅、五年之内开始200万的跑车的话幻觉。国内现在这么疯狂的圈钱运动,不敢说没有人做到,有!他就是那个负责讲故事的人,三年之后逃到国外住别墅开跑车。看你的性格,愿意做那个听故事的人还是讲故事的人了。
 
洗脑型的企业更多存在于东亚国家,需要那种强调集体荣誉感的文化氛围。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为了集体的利益,压抑个人的需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脱离集体就恐惧的性格。为什么说日本的企业文化很变态,太压抑了。
 
那在德国有没有这样的企业呢?当然也有,保险或者客服中心传统的模式还是这套。但是前段时间还刚判了一个电话销售的案例,开出了史上最大的罚单。在法律层面铲除了销售个人数据,电话短信诈骗的土壤。所以这里既没有这样的集体文化,也没有这样的法律漏洞,洗脑型的企业也当然没有存在的根基了。
 
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来对应“洗脑型”了,正常公司应该都是站在他们反面的吧。
 
祝福大家

总结一下,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和人一样。找到和自己八字相符的公司,还能愉快做个朋友;八字不合,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还不是很了解,可以多去研究研究星座,或者科学一点,找一套性格测试题做做。祝各位队友们都能找到和自己性格相符的公司或者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