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的老人,谁过的比较舒服?

每天一工作机会

每周一德职原创

助您在德国插队

中秋话父母

上周辛辛苦苦码了几千字的长文,被无情删除,心拔凉拔凉的,感觉自己的人品被耗光。如果你有兴趣《美国工厂》这部电影,可以移步到我们的网站职场必读栏目去寻找。中秋佳节之际,聊一聊和工作无关的文化差异问题,权当攒“国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题还要从前几天收到的一封家书说起。那天打开信箱,收到了一封封面是手写的来自魏玛的平信。我很好奇地打开,里面掉出来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印的居然是这种字体:

及其注意隐私的德国老公不让我曝光家书,只好网上找了一张图片

瞬间,我有种时光穿越的感觉。德国的生活太平静,平静到只剩下脑袋里面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难道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百年之前的信吗?

再仔细看看上面的日期,没错,写的的确是2019年9月3号。落款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是位年迈的老奶奶,我猜应该跟我家那位先生断绝来往的老Oma。

果不其然,信中的大意是:

“我从邻居那里打听到你已经和一位中国姑娘结了婚,而且还生了小孩。我很想给你打电话祝贺一下,但是想到电话费太贵了,所以决定还是写封信给你祝贺一下。虽然我知道你和你父亲已经不来往,因此你不再和我联系。但是我也没有和你父亲住在一起,现在是和你60多岁的伯父住一起,你没有必要把这个矛盾迁移到我身上。你应该来看看我们,至少是给我回个信息吧。”

这种泛黄的纸张,古董店里面才有的打字机,市面上极难买到的油墨,和将近1欧的邮费,在她的世界里面,是和这位学计算机的孙子最便宜的联络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天和她一起生活的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60多岁的继子。虽然住在一起,但是沟通交流的极少。像她一样困在小山村里,被技术浪潮拍死在沙滩上的群体,还有今天早上从Frankfurter Rundschau上看到的Altenstadt。

昨天周四晚上,极右翼党NPD候选人当选了该村的村长。人们选他的理由居然是他是唯一一个会发Email的候选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里,我心醉了。

中国也有这样的一群老人,迫于经济的原因,被留守在信息不通畅的农村。但凡子女有一些经济实力之后,还是会把父母接到城里一起生活,成为老一代的“北漂”族。有些老人甚至还漂到了国外。受到德国三个月探亲旅游签证的影响,我们的父母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夏令营式“德漂”族。他们每次过来都遇到不一样的朋友,就像夏令营一样,形成短期,不固定的友谊,剩下的时间就靠微信联系。

没错,现在中国的老人家潮到有自己的抖音频道。据我观察,中国的老人们基本上人手一机,知道扫一扫加好友,知道抢红包手机支付,甚至还能够自己做一个电子相册,分享德国的美景,或者站在无人的广场上跳个舞,录个小视频,上传分享点赞。

是不是有一个很熟悉的场景,老爸或者老妈拿着手机过来请教你,你却很不耐烦,想着这么简单基本的操作怎么都不会呢。

德国的老人家,因为很多不和年轻一代居住在一起,根本没有这种机会去烦下一代。就像这位Oma,还用着上个世纪的打字机,以为这是最便宜的方式,其实是最贵最古老一种方式,多年才能“烦”孙子一次。

德国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生活在一起,大多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文化问题。孝敬父母,养老送终不是他们的主旋律。那是国家的事情。但是国家只能照顾到他们的吃穿,保证他们不会流落街头或者饿死,国家还能管的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吗?

和我家那位结婚,不能绕过去的一个文化障碍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话题。还记得第一次和他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瞪大了眼镜问我,啥是孝?怎么翻译?我们为什么要定期打电话问候,定期汇款给父母?我为什么要管你爸妈叫“爸”“妈”?

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每三个月邀请他们过来一起住,一起过日子。在德国那是不可能想象的,德国有一句谚语说:“Gast und Fisch bleiben kaum drei Tage frisch“ 直译就是,客人和鱼一样,很少能保持三天的新鲜劲。所以去德国人家里做客最好不要超过三天,包括去自己的父母家。

从他们生活中有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德国的代际之间要生活在一起很难。

回父母或者外祖母家,晚餐之后大家会做在一块烤火喝酒聊天看电视。但是他们一般都打开自己爱看的节目陪你聊。很少会把遥控器给孩子,孩子们必须陪着看每个周末一集,连续播放了几十年的侦探片,或者听老年人的歌曲。

国内就不一样,回国串门走亲戚,他们如果看到一个老外傻乎乎坐着啥都听不懂的时候,一般都会拿出电视遥控器说,来你自己来挑,挑你喜欢的节目看。老公就会很诧异看着我,这可以吗?中国式的好客和谦让他看不懂,就更加看不懂中国家庭里面的忍让和孝道了。

再比如这里:

这位老人家为了不在家里面影响孩子,坐在河边,寻找免费的wifi,学做小视频。我想,德国的父母大概能这样忍一次,但是绝对忍不了一辈子吧。

这种孝的文化,不仅是一种个体生命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更是在财力物力上的反哺,和精神上的寄托。中秋佳节之际,聊聊中国的大家庭文化,挺好!祝大家团圆节快乐,一起出来赏月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啥是孝?怎么翻译?欢迎大家留言!

 

 END

 

通过公众号平台结识了不少愿意分享德职心得的优秀原创,但是受限微信公众号的篇幅愿意,不能一一在这里转发。所以请大家移步我们网站work-in-de.de职场必读专栏,那里会有更多优秀的公众号和文章推荐!

 

正在招人吗?您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https://www.work-in-de.de/免费发布!或者将信息发送至:jobs@work-in-de.de。队长菌将以超人快递小哥的速度将信息送到求职者手中!
扫描二维码,召唤队长菌
不是你想要的职位?点击原文阅读查看更多工作信息!或者把好机会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