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东西,让观点多一个角度
撰文 | 六角橘
两周前,位于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院公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研,调研内容很直白:在德国,什么人,赚多少钱?
可能是涉及到了人们最敏感的收入问题,这个调研立刻引起了德国媒体的注意。
《时代周报》发表了文章《收入超过5160欧的情侣属于上层社会》,《世界报》则报道说:《在德国,所有人都想跻身中产阶级》,《焦点》杂志的标题是:《税后3440欧,您就属于德国最有钱的百分之十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来来,不比不知道自己有多富(穷),咱就看看,德国人到底赚多少钱吧。
01 德国人赚多少?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院的这个调查,在德国,一个单身狗每月税后收入3440欧(约2.7万人民币),属于上层社会。能达到这个收入的,跻身德国最富的前10%。
比起单身狗,没有孩子的情侣在德国进入上层社会更容易些。只要双方总收入超过每月税后5160欧(约4万多人民币),亦属于上层社会。之所以“更容易”是因为两个人住在一起,成本比单身狗小,很多费用不需要支出两份,比如每月的上网费。
另外,这项调查还公布了德国人月收入中值:即每月税后1869欧(约1.5万人民币)。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是:一半的德国人每月赚的比这个多,一半德国人每月赚的比这个少。那什么人的收入容易低于这个中间值呢?
调查显示:75%的单身母亲或单身父亲的收入低于1869欧,60%独居的人的收入也低于1869欧。相反,64%的没有孩子的情侣的收入高于这个中间值。
▲ 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
02 德国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收入?
比较有意思的是德国人对自己收入的评估。大部分高收入的人习惯把自己划为中产阶级,而非上层社会。
《时代周报》认为原因可能来自于人们对上层社会的刻板印象,比如妥妥的上层社会的代表,戴姆勒的前老总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
据媒体报道,从2020年开始,蔡澈每天的退休金可达4250欧(约3.3万人民币)。注意:是每天3.3万人民币!
这样的报道让德国人觉得,每月至少得赚个几万欧,才能算上层社会吧。
其实,何止是德国人,只要想到德语里Oberschicht(上层社会/高产阶级)这个词,我想到的就是超豪游艇,直升机停在自家草坪,房顶有私人游泳池这样让人纸醉金迷的画面。
可万万没想到,只要月入2.7万人民币,就可以进入德国上层社会了哇,就已经属于德国最富的前百分之十了哇。幸福感来得是不是太快?
▲ Photo by Mohamed Masaau on Unsplash
03 什么因素影响德国人的收入?
德国经济研究院的这项调查也讨论了什么因素影响收入:
一是教育水平。这点丝毫不让人惊讶,在德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收入普遍高,高中没毕业或是没有完成职业培训的人,比较穷。德国,是一个看文凭的社会!
二是看你居住在乡村还是城市。城里人收入的中间值比村里人高116欧,也就是,居住在城市的话,你得多赚些才能进入富人行列。
三是看你居住在东德还是西德。在东德,只要月入2839欧(约2.2万人民币),就可迈入最富的10%的行列。这个收入在西德,你只属于最富的前20%。
四就是咱中国人最喜欢的话题:房产!所有租房住的人的月税后收入中值为1493欧(约1.2万人民币),而有房产的人的收入中值为2252欧(约1.8万人民币)。有房产的人,收入普遍更高!
▲ Image by Gino Crescoli from Pixabay
04 德国读者怎么说
可能是击中了人们的敏感点,《时代周报》的文章底下德国读者们发言踊跃。
一位读者写道:不过是数字而已。0到3340欧之间的低产阶级划分不明确(这位老兄显然是忘了还有中产这一阶层),3441到150000欧虽然都算上高产阶级,但数字差得比较远啊,难怪大部分人很难把自己归为上层社会。
另一位读者很开心:这真是一剂镇静剂啊。去年11月我和我老婆突然进入上层社会了,因为除了工资还发了圣诞节奖金。我没想到,升入富人阶层可以这么快。。。
一位来自慕尼黑的读者不开心了:有意思,在慕尼黑,一对夫妻共同收入5200欧根本算不上上层阶级。因为光房租就要付掉2200欧,还只是80平米,三个房间。
然后就有人看不过去了:为毛总是这些慕尼黑人在BB,好像所有德国人都住慕尼黑似的,并且还非要在慕尼黑市中心租房似的。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只有1.6%的德国人口住在慕尼黑。为啥总拿慕尼黑来说事?!
这些读者的评论,争执归争执,还是有些道理在里面的。德国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数据,终归是个相对值。同样的收入,过得富不富裕,取决于你居住在哪里。同样的工资,住慕尼黑你就过的穷些,在汉堡就相对好些,在北边的罗斯多克,你可能就超豪了。
另外,有没有房产真的很重要。在德国,特别是在这个房租飞起的时期,收入的一半或更多可能用去付了房租。如果有自己的房,特别是还无需还贷的话,那即使收入低些,可能从心态上也会觉得自己比较富裕。
▲ Image from shutterstock
05 中德阶层差异之对比
我很好奇,德国人的这个收入在中国会怎样呢?
我为此查阅了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新中产圈层白皮书》。这个白皮书对中国新中产人群提出了以下基本条件:
1 在常住地至少拥有1 套房产,最好有私家车
2 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30 万到150万、新一线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在20 万到150万,且家庭净资产在300 万以上。(家庭净资产:家庭持有的总资产(含金融、非金融资产)与总负债之差)
3 接受过高等教育
4 企业白领、金领或是专业性自由职业者
5 80 后是新中产的主力军,其次是70 后和90 后
6 主观自我认同为中产
通过中德对比,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地方。
从胡润的报告中可见房子对中国中产家庭的重要性。对比之下,在德国,有自己的房产虽然更容易进入富人阶层,但德国人对买房的追求远没有中国人那么狂热。德国房租市场管控相对严格,在德国无需担心随时被房东赶出去,所以租房住的安全感强一些。
从胡润的报告看,有自己的私家车也是中国中产家庭的重要指标。按照中国公安部的数据,2018年中国私家车保有量为1.89亿,按总人口13.8亿人来算,大概每千人拥有汽车137辆。
与之相比,德国2018年初每千人拥有汽车568辆,77.4%的德国家庭至少有一辆车。可能正是因为私家车在德国更普及,所以不能算是衡量阶层的特殊指标了。(车辆数据来自德国联邦环境局)
▲ Photo by Kartik Bhattacharjee on Unsplash
以胡润的标准,如果单从收入看,德国的高收入在中国只能算中产阶级。如果再考虑上房产等财产的话,可能有些还达不到中产阶级。但胡润也列出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四大焦虑:
TOP1 子女教育的焦虑
TOP2 投资理财的焦虑
TOP3 职业发展的焦虑
TOP4 健康/医疗焦虑
相比之下,德国人没那么多后顾之忧,焦虑相对少些。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德国人无需有一病毁全家的担忧。公立的中小学和大学体制稍微减轻了人们的拼娃心理,失业保障体系缓和了人们对积累金钱或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焦虑。
▲ Image from shutterstock
中国阶级划分受年龄和职业影响较大,在德国则更受生活境遇影响,比如单身母亲。胡润报告里的中国新中产,79%的人有一个孩子,17%的人有两个孩子,没有孩子的占极少数。而在德国,没有孩子更容易进入富有阶层。
当然,在中国没有孩子生活成本更低,也应该更容易进入富有的阶层。只不过单身(父)母亲或是丁克家庭在中国属于少数人群,在胡润的报告里没有什么影响力,而在德国的调查里,是否是单亲或是否有娃对生活水平影响相对较大。
最后,无论在中国还是德国,文凭都很重要,高等教育在两国都是影响阶级划分的重要因素。所以,上大学很重要。即使在德国,只要抓紧教育这根稻草,还是很可能逆袭成功的。比如我的一个好友,出身单亲移民家庭,靠助学金完成大学学业,和妹妹都硕士毕业,现在一个进入国家级部委成为高级公务员,一个进入谷歌欧洲总部。姐妹两人都靠教育妥妥完成逆袭。
▲ Photo by Alexander Schimmeck on Unsplash
最后总结一下,以上的数据带给生活在德国的我们哪些警示呢?
一,两个人一起生活更容易进入上层社会!
二,千万别当单身母亲或父亲,容易穷!
三,能找个伴一起过就不要当单身狗,否则容易穷!
四,生孩子需谨慎,否则容易穷!
五,能买房就买房,否则容易穷!
六,高等教育很重要,不上大学,容易穷!
The End
作者:六角橘,最不懂传播的传媒博士
校对:非严肃德国团队
👇往期精选👇
(备注:入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并置顶我们哦
【非严肃德国】出品 | 转载联系我们